DeepSeek探索全新的WordPress-AI插件(支持定制功能)点击立即了解
2025年3月13日,71岁的董明珠以犀利风格回应外界对格力战略、接班人等问题的质疑,回顾从基层业务员到掌舵格力的历程时直言:“没有我,格力当年真的垮掉了”。这番言论一出,瞬间引发舆论热议。
董明珠这番话并非毫无根据。1990年,36岁的董明珠加入当时深陷亏损、年产能不足2万台的“海利空调器厂”(即后来的格力)。凭借超强的销售天赋,1992年她在安徽市场实现1600万元销售额,占全公司业绩的1/8;1993年,南京市场销售额因她飙升至3650万元,是江苏地区前一年的10倍。1994年格力骨干业务员集体辞职,时任经营部副部长的董明珠坚守,并推动建立“先款后货”制度,扭转企业现金流困境,同年她被推选为经营部部长。
2001年董明珠出任格力总经理时,格力正处于亏损,营收仅50亿。她力排众议推行技术自主化和渠道革命两大战略。一方面,斥巨资研发空调核心零部件,打破外资垄断,使格力成为全球空调技术领导者;另一方面,与经销商深度绑定,构建全国销售网络,奠定格力市占率连续十余年领先的基础。她用两年时间将营收做到100亿,担任董事长后让格力营收突破千亿元关口。此外,她还带领格力给股民分红,为国家创造大量税收。
然而,也有不少人对董明珠的言论提出质疑。格力2023年财报显示,空调业务占比仍高达71%,智能装备、新能源等新赛道尚未形成第二曲线。格力在手机、芯片、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化尝试屡屡受挫,如格力手机市场份额不足0.1%,投资银隆新能源还遭遇问题。有网友认为,这暴露出“董明珠模式”下,企业战略过度依赖领导者个人判断,组织创新可能沦为“一言堂”牺牲品。还有人指出,董明珠强调个人功绩,鲜少提及团队作用,过度强调个人权威或许会削弱现代企业制度。
如今,格力正处加速多元化的关键期,“董明珠健康家”品牌战略调整引发外界关于“用个人IP绑架企业”的质疑。董明珠称改名是为让消费者了解拓展了健康产品的格力,但资本市场反应直接,格力电器股价在言论发酵当日下跌4.7%。大家敬佩董明珠的魄力,但也期待看到一个没有董明珠也能伟大的格力。